跳轉到

第6節 攀樹安全守則

教練

聘請之教授、老師、教練、講師、助教皆有多年之實務經驗,並領有攀樹或相關之證照,如為其他領域與範疇者則會依照性質查閱相對應的資歷、學歷、證照與經驗。依照社團性質則會建議請來的老師、教練、講師、助教要有下列其一或同類型證照:

  1. 攀樹:探索式攀樹活動初中進階攀樹技能認證班、甲乙丙級攀樹教練證照、ISA CTW、ISA CA、ISA BCMA、CAA CCA、CAA CCTW、CAA CQA、CAA CPA、CAA CMA、CAA CConArb
  2. 攀岩:中華民國攀登協會天然岩場教練認證甲乙丙級、中華民國攀登協會休閒攀登教練認證甲乙丙CST級、台北市攀岩運動協會天然岩場教練認證制度ABC CST級、台北市攀岩運動協會人工岩場教練認證制度ABC CST級、攀岩嚮導
  3. 工業繩索:IRATA Level 1~3、SIRATT/TRAA Level 1~3
  4. 繩索救援:AIRAS IRR、AIRAS ARR、AIRAS PRR、AIRAS BI、AIRAS I、AIRAS PHR L1、AIRAS PHR L2、AIRAS PPE、AIRAS AW、AIRAS DSW、AIRAS WAH

*註:翻譯為多種,因此名稱以簡寫或縮寫為主[20][21][22][23][24][25][26][27][28][29][30]

社員

參加社團活動、課程之社員、學生皆保險,在報名表單內提出要注意的事項與準備內容,並在攀樹活動或上樹之前先經過安全說明,現場通過教練監督、引導相關安全之實作,加上攀登前的環境教育與攀登示範,讓社員、學生達到提升安全、認識與尊重生命、愛護環境、認識自己現況、團隊合作等,提升上述之內容,以達社團之宗旨目標。

樹木拓展協會—本會攀樹安全守則

此為樹木拓展協會所提供的攀樹安全守則。[31]

  1. 在進行樹木攀爬之前,無論目的為何,必須由一位曾受訓練的人仕,為該棵樹木,進行攀爬前的檢查,方法可以為目視法,其中應包括根領檢查。
  2. 在攀樹前,教練或學員應進行適當的熱身運動,以防受傷。
  3. 在三公尺以上進行樹藝操作時,必須有另一名受過緊急程序訓練的學員或教練在場,期間可作視覺或語音溝通。
  4. 攀爬系統內的攀樹繩和分叉繩,其末端的繩眼或繩結,應適當地連接到其他附件。選擇的末端繩結應在正常的裝卸時保持安全。繩結的剩餘繩尾最少要長十公分。當使用無圈眼的鋼扣時,打結或繩眼應緊握相連位置,以防鋼扣意 外打開或側面負重。
  5. 每次使用前,教練或學員應檢查攀樹繩,和其他攀樹設備,確保沒有損壞、割傷、擦傷或變質,如果發現過度磨損或損壞的跡象,應當予以更換。
  6. 用於攀樹的安全坐帶及安全短繩,應得到製造商的確認是適合攀樹。
  7. 用於攀樹的安全坐帶及安全短繩,不得改裝,否則將危及設備的完整性。
  8. 攀樹安全坐帶中使用的裝備,其強度應滿足在ANSI 359.1概述的測試要求。
  9. 攀樹繩的直徑應最少有11mm和由合成纖維制造,斷裂強度最低5,400磅。在 540磅的負載時,其最大伸長率不得超過7%。攀樹繩須由製造商確認適合爬樹。
  10. 用於攀樹系統的分叉繩及安全短繩,應附合攀樹繩的最低強度標準的。
  11. 在攀樹用的繩鉤應自動關閉及自動上鎖,最小的抗拉強度是5000磅(22.24kN)。
  12. 在攀樹用的鋼扣應自動關閉及自動上鎖,最小抗拉強度是5000磅(22.24kN)。鋼扣的設計要求至少兩個連續及故意的動作,以準備打開扣門。
  13. 繩眼制作應按照繩索製造商的規格。
  14. 攀樹系統內的所有承重裝備構件應符合最低標準。
  15. 用於固定在樹上或空中的攀樹裝備,不得用於其他任何預訂用途以外之目 的。傳遞工具除外。
  16. 攀樹繩的兩端應整齊以防止鬆散。
  17. 儲存和運輸攀樹繩及各種攀爬設備時,應防止接觸鋒利的工具,電油或化學品。
  18. 攀樹繩決不可在無人看守情況下留在樹上。
  19. 教練或學員在高空工作時, 應有一條攀樹繩,並至少有另一個固定點,例如,一條攀樹繩及一條安全短繩。
  20. 教練或學員在攀樹時,所有時間也應固定在樹上。一旦開始工作,直到工作完成,教練或學員也需要以繩固定在樹上。
  21. 在攀樹時,如果可能的話,與樹保持三點接觸。
  22. 教練或學員可決定以人工支點或人工轉向支點替代自然的支點。
  23. 支點位置應遠高於工作區,這樣,攀爬者在意外滑倒時,不易引致失控鐘擺。
  24. 當一名攀爬者在樹上工作時,其高度超過攀樹繩長度的一半,攀爬者必須在繩的末端打一個八字結,以防止繩子在攀爬繩結內被拉走。
  25. 進行康樂攀爬時,必須安裝樹皮保護器。
  26. 長髮之學員在攀樹時,必須把頭髮束起,以免長髮和繩結互相糾纏。
  27. 本守則參考ANSI 133.1制訂。[32]